《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
《儒林外史》是一部把封建时代沉迷科举的旧式知识分子“剥开了”“扒光了”的经典之作。作者吴敬梓透过康乾盛世的表面繁华看到了社会所面临的深刻危机。
自明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和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儒林外史》描绘出家族没落所呈现的种种丑恶,如严大位强夺胞弟严大育财产而骨肉相残。吴敬梓笔下的乡绅是接受儒家价值观的社会贤达,如娄家两位公子对待伺候先辈的下人邹吉甫宛如家人父子。同时,全书也描写了大量假乡绅,又如严贡生不做好事,只管骗人。小说以大量笔墨写出乡绅阶层的变质、堕落。
全书人物众多,作者讽刺手段高妙。同学们可以从“文本相似性阅读”的视角,进行文本形象的探究。比如,杜少卿与虞育德是作者要赞誉的人物,他们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为人豪爽,极重孝道,宣扬礼乐,富有才情,彼此欣赏;严贡生和张静斋是两个灵魂扭曲、鱼肉乡里的读书人。这些相似的人物在小说中有多处关联,这样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小说人物的个体形象,进而看到整个儒林群体形象。
上一篇: 《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读后感
下一篇: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