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范文

《活着》2023年读后感

时间: 标签: 活着 
下载本文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题记

《活着》,虽书名为活着,但整篇故事都在讲述富贵身边的人是如何接连死去的,最终留存他一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别人看。”于是,余华在给予富贵希望后又用冰冷的笔调将美好的梦境打碎,让富贵从原本的纨绔与醉生梦死回归平凡,忍受苦难。

余华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作家,他将人生中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在富贵一人身上。

少年时期挥金如土,嫖娼赌博致使家道中落,一贫如洗。贫困之中为母求医途中又被拉去打仗。等回来后,母亲早已因病去世,而女儿也因病哑了。本以为归家后一家四口,抱团取暖,虽说不至东山再起,但也可以幸福美满些。不料,儿子有庆为献血抽血过多离世,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去世,而后,此生挚爱的妻子家珍也因病去世。本有爷孙三人相互依靠,但女婿二喜因建筑事故离世,外孙苦根吃豆子噎死,最后只留下富贵一人。此时,我是恨余华的,定教人如此悲惨地度过这一生,不留一点美好吗?

一个迟暮老人,经历如此多的生离死别,他与命运一起“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命运多舛,如此苦难的一生,我想若是我去经历这波折的一生,定会叫苦不迭、半途而废。但是富贵却一路坚持下来。

我思索不通,什么支撑着他去过这悲惨的一生、这造化弄人的一生。

我读了《天堂旅行团》,“我现在过得不好,但我以后会好的,”我想,当时的富贵也抱有这种想法吧。也因此,我重读《活着》。

第二次读,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悲剧,不仅仅是生活的残酷。透过这悲惨的一生,我看到了这悲剧中的乐观。我也明白了,《活着》并不单单是为了讲述悲剧,更是为了展现富贵“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生活态度。更因此明白了余华在韩文自序中所说的:“活着在中国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活着》告诉我们,没有过不去的坎坷与挫折,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坚定信念,就可以勇往直前。苦难和逆境不是人生阻碍,相反,他是人生最为宝贵的经历。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得彩虹,何以懂得珍爱生命。

《活着》2023年读后感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