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范文

《中国优势》读后感

时间: 标签: 中国优势 
下载本文

用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一本《中国优势》。书中详细的讲述了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业投资者对于创新的认知,并在书的最后给出了作者认为中国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如何实现突破和超越的努力方向。

《中国优势》想分享的核心的思想是探求在目前中国所拥有他国不具备的优势条件下,靠科技创新实现对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反超。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世界分工格局。

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人类的进步就是科技的进步。掌握先进科技的国家把控这世界资源的分配。中国已经经历了从一穷二白到现在丰衣足食,靠着全球制造产业链分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当中国的快速发展威胁到现有体系下的全球利益集团时,对抗随之而来。这就是中国当前面对的世界——逆全球化下的科技封锁。

我国的领导决策层非常清醒的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想要跨越发展的瓶颈,科技创新是唯一的路。通过阅读“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可以明确了解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是体系上的成功。美国的高校吸引着全球的人才,美国的高校产出全球最尖端的创新。美国的《拜杜法案》激励着企业家参与创新产业化的创业热情。新的专利技术转化为应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化让众多的中小企业可以参与其中,技术商业化成功后的丰厚回报使得美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新的专利技术也因为有较好的商业前景得到转化。

美国科技创新的核心是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两条主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科技企业家的重要性被激发出来。

中国开始重视以高校为研发基础,注重高校技术成功转化。在近些年的科技创新方面,高校的科研贡献非常明显且集中。在中美科技对抗中,众多高校被制裁已经说明了问题。美国的科技发展就是这么走过来,所以他们明白问题的关键。那些被美国制裁的高校往往涉及到当下国家最前沿的研究。这包括了材料、半导体、通讯等各个方面。

以高校的研发为依托,中国已经开始通过资本市场和政府的支持加强技术的转化。在国家核心突破技术方面,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体制优势,在突破战略性技术方面,举国体制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在创新商业化方面,中国的优势是近20年积累起的制造业全产业链。从基础制造到高端制造,一方面是制造能力和制造壁垒,另一方面是制造体系的完善。完整的体系是我国科技转化的基础,其他国家并不具备这一能力。

目前我国在基础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相较美国等发达国家来比较,我国在创新研发到商业化过程中还缺乏完善的体系,这一过程还需要政府的介入以提高效率并避免资源浪费。

科技企业家群体的培养,信用体系的建立,创新生态的建立都是决定中国是否能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中国的制度优势还体现在政策的制定的延续性,当我国决定在科技创新方向努力时,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政策方向将保持一致。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追赶是容易的,超越是困难的。超越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研发,科技创新。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是系统内资源自发优化配置的,是从研发到商业化高效转化的体系。而这正是我们需要提前规划提前着手建立的。

中国的科技自主之路基本确定,以高校为依托进行成果转化已经初见成效。围绕高校的技术落地蕴含着投资机会。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注册制实行的当下,寻找并挖掘围绕高校研发专利转换的股权投资将是新的风口。

《中国优势》读后感

用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一本《中国优势》。书中详细的讲述了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业投资者对于创新的认知,并在书的最后给出了作者认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