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亮程的《我的孤独在人群中》这个故事中,“我”这个人物像是一件永远在变化的物体,与时间和生物密不可分。
然而,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我”似乎始终是孤独的存在。
正如书中所述,“我”游荡在无限的时间里,附在不同的生灵物件中,组成了村庄,也是村庄的载体。
在这些时刻中,“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即便我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是指刘二或者所有五岁的孩子,那么在这个故事中,“我”所表现出来的孤独感依旧感人至深。
这种孤独感并非源于获得的安慰或者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而是来自于“我”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
可能是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对生命意义的疑问、或者是对这个世界本身的不理解。
这种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在当下社交媒体发达的社会尤为常见。
人们时刻被信息所包围,但却很难获得真正的心灵寄托和安慰,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
然而,在刘亮程的故事中,“我”通过游荡在时间和生命中,最终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或许,我们也应该像“我”一样,去体验这份孤独,去思考这份孤独背后的意义,在这份孤独中寻找自己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孤独中寻找真正的自己,这是刘亮程的故事向我们传达的重要信息。
希望我们能够借助这个故事的力量,勇敢地去面对和接纳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从中汲取力量,让自己更加坚强。
上一篇: 《加缪手记》读后感: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伤痛活下去
下一篇: 《中国优势》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