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范文

《美女与野兽》读后感: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时间: 标签: 美女与野兽 
下载本文

指责他人更容易?还是反思自己更容易呢?

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处理的呢?是怪罪?还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今天想通过美女与野兽来讨论一下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如何自处。

故事的开篇,一位年迈的老太太走进热闹奢华的城堡,希望能被允许在这里逗留片刻,但是傲慢的王子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这位老太太的外貌丑陋而被拒绝。

顿时,城堡里闪起耀眼夺目的光芒,老太太变成漂亮的女巫,女巫对整座城堡施魔法,帅气的王子变成了野兽,奢华的城堡暗淡无光,这些仆人们也变成了这里的家具或者其他物品。

而解除魔咒的方法是:在花瓣掉落之前,王子要找到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其实,解救王子的钥匙在自己手里。

要去责怪女巫“你为什么要这么任性把我变成女巫”吗?还是要去责怪“女巫你为什么长得如此丑陋”,还是自我反思然后想办法解决当下的局面呢?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野兽也是有些懊恼,甚至都有些自暴自弃,而那些一直追随着他的仆人,却一直积极地努力着,极尽努力一方面促进贝儿和野兽关系的形成,另外也在辅助野兽更温和柔软,让贝儿更了解野兽原本并非不善良的人。

他们甚至都没有责怪野兽过于不礼貌,只是努力尽力而为,最后他们误以为自己将永远变成物品的时候,也只是表达对彼此的眷恋与不舍,虽有遗憾,却并无抱怨。

虽然这些变成物品的仆人极尽努力对贝儿很好,关爱她,给她好的东西和体验,但是贝儿仍然想从城堡里逃出去。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如果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就要反思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

茶杯太太看到贝儿想逃离城堡,便知道即使他们尽力表达友善,贝儿也并不希望自己失去自由。所以茶杯太太悻悻然没说话,她知道被束缚在这城堡之中所得到的友好,并不是贝儿真正所需要的。

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已经给出足够的关怀,关爱,但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亲近,那我们也需要反思是否给的仁爱不够。

而这里我想阐述的给的仁爱是否不够,我想并非完全是指量的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给出的仁爱究竟是否是对方所需要的仁爱。每个人对于所需要的关怀,所需要的仁爱是不同的。

每个人所需要的关怀的距离也不尽相同,如果我们仅仅以自己的角度来衡量,那对于他人而言所获得的关爱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的关爱。

正如我们在难过的时候,有的人喜欢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有的人喜欢自己运动,有的人需要有人倾听,有的人需要被开导,每个人所需要的方式不同,如果一定要让想安静呆着的人不断去诉说自己的难过,那便不是关爱。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当我们想表达关怀的时候,希望我们能给到对方所需要的关怀。

在这里还想列举一个反面人物——加斯顿。加斯顿其实一直想得到贝儿,用了很多方法,最开始他只是将自己打扮帅气,主动向贝儿表达自己的爱意,但是贝儿拒绝了。

后面还曾经尝试谋害贝儿的父亲,他希望贝儿因为失去父亲而不得不嫁给他,直到最后都还在对野兽撒谎,希望杀掉野兽以后自己占有贝儿。前后所有的行径的确相当卑劣。

《吕氏春秋》里有一句教诲的话: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所有事情的根本在于修行自身。

加斯顿自己的初心本没有什么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贝儿本身是貌美如花,想要在一起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只是后来的行径,为了得到不择手段不胜枚举,这便是恶劣的开始。最后这个恶梦和他一起被自己所终结。

为他人也好,抑或想要成就一桩美事姻缘,都要从自己修身这个根本开始做起。我们是否给与对方真正所需要的关爱,我们是否能接受被拒绝,我们是否能真正去祝福心爱之人获得自己心之所向的关怀与爱。我们是否能设身处地去为这个所爱之人去着想,才真正决定了我们是否真的在关爱对方。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甚至是一笔带过的小细节,但是今天想要重点聊一聊。野兽在小时候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傲慢无礼,任性妄为,自从母亲去世以后,在父亲的影响下变成如今的模样。那么究竟是谁让野兽变成今天的样子呢?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乏看到这样的新闻:家长抱怨孩子不思进取等等诸如此类。或者我们也会看到自驱力强的父母有自驱力强的孩子。这便是“言传身教”,孩子不过是父母的镜子。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并非是手持教鞭立于孩子身旁,而是成为孩子的榜样。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有好奇心热爱探索的人,那么父母也不要失去那份好奇要敢于探索。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是热爱阅读的人,那么父母也要成为热爱阅读的人。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成为善于思考能言善辩的人,那么父母也需要博学古今,乐于思考乐于表达。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在孩子身上发现什么不足之处,也需要先行反思是哪里做得不对或者哪里有了不当得引导。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经·大雅·文王》也有“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我即是一切得根源,时刻修行自身,时刻向自身提问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当然,我是所有的答案,这里是指去主动调整,也可以是主动离开,具体事情有具体的解决办法。

那么回到开篇最开始的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处理的呢?是怪罪?还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相信你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

《美女与野兽》读后感: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指责他人更容易?还是反思自己更容易呢?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处理的呢?是怪罪?还是主动想办法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