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

读后感 > 600字 >

《雪国》读后感

时间: 标签: 雪国 
下载本文

初读《雪国》,我的心中只有一片白,茫茫而无措;再读,有了雪的形状,山的轮廓;再而三,三而四五,呈现出雪国的昙花一现,似有似无。

也许作者毕生所追求的雪国可能是子宫,一个密闭的,安全的,性至善的来源地;也可能是乌托邦,一个美好,纯净,无暇的虚无之地,当一个幻象破灭之际,又会赋予其另一个幻影以替代。在自我的想象之中,这一切似乎徒劳,却又永不止息的持续着……

记得一年前,读完《月亮与六便士》,不由感慨:吾乃一介俗人,与大众一般,抬头看着月光,默默捡起了地上的六便士。而今,读完《雪国》,似乎连月光也渐行渐远,却又恍惚如影随形。虽然对于雪国的纯白无暇心驰向往,但肉体终究困于这天地混沌之间。

世人皆追名逐利,以钱财权势而高人一等,真正内心的净土却早已侵蚀耗尽。我们用房车填补空洞,用权威彰显赫名,殊不知,洞越来越大,名越来越空,我们忘记了来时的路,忘却了身处子宫时的洁净之躯,我们的浩然正气荡然无存,我们心中的大爱越来越微渺。总有人告诉我们,你要圆滑隐忍,你要八面玲珑,可是假面带久了,摘不下来的,也就越来越不会发自内心的笑了。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的自我迷失与孤独,也曾有过《雪国》中岛村的自我找寻,以及找寻路上的未知与虚无。

一直以来,我也都在找寻着一片纯粹之地,即使是在工作中,可越发觉得自己就是典型版的岛村,最终纯净的叶子从燃烧着的蚕房掉落下来,消失在银河的璀璨之中。于是乎,我慢慢将这份对纯粹的找寻转移到生活中,转移在书里,在书籍的芬芳中,我的身体与灵魂都在路上,体内的污浊也瞬间被荡涤一空。

《雪国》读后感

初读《雪国》,我的心中只有一片白,茫茫而无措;再读,有了雪的形状,山的轮廓;再而三,三而四五,呈现出雪国的昙花一现,似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